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,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

<legend id="afmgz"></legend>
      <sub id="afmgz"></sub>
        <ol id="afmgz"><abbr id="afmgz"></abbr></ol>
          1. <ol id="afmgz"></ol>

            狗舌草

            狗舌草
            (《唐本草》)
            【異名】狗舌頭草、白火丹草、銅交杯、糯米青、銅盤一枝香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。
           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狗舌草的全草。
           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狗舌草
            多年生草本,根多數(shù),細(xì)索狀。莖單一,直立,高20~65厘米,草質(zhì),有疏密不等的白色絨毛。基部葉蓮座狀,具短柄,橢圓形或近乎匙形,長5~10厘米,寬1.5~2.5厘米,邊緣具淺齒或近乎全緣,兩面均有白色絨毛,花后通常不雕落;中部葉卵狀橢圓形,無柄,基部半抱莖;頂端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,先端長尖,基部抱莖。頭狀花序3~9枚,成傘房狀或假傘形排列;總苞筒狀,苞片線狀披針形,長8毫米,先端漸尖,基部和背部有白色毛,邊緣膜質(zhì);總苞基部無小苞;邊緣舌狀花,黃色,雌性,舌片長10毫米,寬4~5毫米,先端2~3齒裂;中央管狀花,黃色,兩性,長約3毫米,先端5齒裂。瘦果橢圓形,長約4毫米,兩端截形,有縱棱與細(xì)毛;冠毛白色,長約7毫米?;ㄆ?~5月。
            生于塘邊、路邊濕地。分布東北以至華東、西南各地。
            本植物的根(狗舌草根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            【藥理作用】體外試驗(yàn),狗舌草3克(生藥)/毫升對白血病細(xì)胞有抑制作用(美藍(lán)法)。本屬植物中多含有吡咯哩唏定類生物堿(參見"大白頂草"),對肝臟有毒,有抗腫瘤作用,亦有報(bào)告或研究其致肝癌作用者。從歐狗舌草中提出的狗舌草堿,因其化學(xué)結(jié)構(gòu)中的Necine為飽和者,即1,2位置上無雙鍵,對肝臟無毒,而有阿托品樣作用,但效力較阿托品弱20~30倍;對中樞有抑制作用,能增強(qiáng)小劑量硫酸鎂之中樞抑制作用;并能降壓,其作用原理可能亦為中樞性。
            【性味】①《唐本草》:"苦,寒,有小毒。"
            ②《履巖本草》:"性寒,無毒。"
            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利水,殺蟲。治肺膿瘍,腎炎水腫,癤腫,疥瘡。
            ①《唐本草》:"主疥、瘙瘡,殺小蟲。"
            ②《履巖本草》:"治髭癰,收瘡口。為細(xì)末,用少許貼患處。"
            ③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解毒,利水,活血消腫。"
           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研末撒或搗敷。
            【選方】①治肺膿瘍:狗舌草、金錦香各五錢。加燒酒半斤,密閉,隔水燉服,每天一劑,痊愈為止。
            ②治腎炎水腫:鮮狗舌草二至三株,搗爛,以酒杯覆敷臍部,每天四至六小時(shí)。
            ③治癤腫:狗舌草三至五錢。水煎服。(選方出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            狗肝菜
            (《嶺南采藥錄》)
            【異名】金龍棒(《廣州植物志》),豬肝菜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青蛇,路邊青(《陸川本草》),麥穗紅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青蛇仔(《嶺南草藥志》),野辣椒(《廣東中藥》),羊肝菜、土羚羊、假米針、紫燕草、假紅藍(lán)(《廣西中草藥》),野青仔、六角英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            【來源】為爵床科植物狗肝菜的全草。
           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狗肝菜
            一或二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,直立或近根部擴(kuò)散斜展,通常被微毛,有4線棱,節(jié)膨大。單葉對生;卵形、卵矩圓形,長2.5~7厘米,寬2~4厘米,紙質(zhì),先端急尖至漸尖,全緣,基部楔尖;上面脈上有柔毛,下面脈上柔毛較少,近于禿凈;葉柄面淺槽內(nèi)被短柔毛?;▋尚裕干?,為疏散的花束或具柄的聚傘花序;苞片數(shù)枚,大小不等,大于花萼,最下一對通常成線形而尖,長約5毫米,每花的一對外苞片作倒卵形或圓形,綠色,長6~10毫米,先端鈍或短尖,稍被茸毛;小苞片及萼片均很狹;萼片五裂,長約4毫米;花冠淺粉紅色,管纖細(xì),長12~14毫米,被柔毛,5裂,上2片深裂,唇形,肢深2歧,下唇3裂外彎;雄蕊2枚,花藥2室,其中一室著生于他室之下;雌蕊1,柱頭2裂,子房上位,2室,每室胚珠多數(shù)。蒴果長5毫米,被柔毛;室裂2果瓣,裂時(shí)胎座由基部升起,將種子彈出。種子堅(jiān)硬,褐色,扁圓?;ㄆ?0~11月。果期翌年2~3月。
            生于村邊園中、草叢中,半陰生。分布廣西、廣東、福建,安徽等地。
            【采集】夏、秋采收,曬干,或取鮮草使用。
           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有機(jī)酸、氨基酸、糖類。
            【性味】苦,寒。
            ①《嶺南采藥錄》:"寒涼。"
            ②《陸川本草》:"味淡,性涼。"
            ③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苦,寒。"
            ④《嶺南草藥志》:"味微甘,性涼。"
            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涼血,利尿,解毒。治熱病斑疹,便血,溺血,小便不利,腫毒疔瘡。
            ①《嶺南采藥錄》:"散熱。凡熱氣盛,肝火盛服之。"
            ②《陸川本草》:"涼血,散熱,解毒,利尿。治瘡癤腫痛,痢疾,小便不利。"
            ③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涼血,解毒,平肝,明目。治炭疽,疔瘡,腸熱下血。"
            ④《嶺南草藥志》:"清肝熱,涼血,生津。除濕火骨痛,斑疹發(fā)熱。"
           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。外用:搗敷或熬膏貼。
            【選方】①治感冒高熱:狗肝菜、白花蟛蜞菜、毛甘蔗頭各等分,共半斤;石膏一兩,赤糙米一撮。水?dāng)?shù)碗煎至二、三碗,分三次服,服時(shí)加適量黃糖。如體弱,除去藥渣,再加烏豆同煮服。
            ②治斑痧:狗肝菜二至三兩,豆豉二錢,青殼鴨蛋一個(gè)(后下)。水三碗,煎至一碗,連蛋一次服完。
            ③治溺血:狗肝菜三至四兩,馬齒莧三至四兩。水一至二斤,煎二小時(shí),加食鹽適量服之。(①方以下出《嶺南草藥志》)
            ④治小便淋瀝:新鮮狗肝菜-斤,蜜糖一兩,搗爛取汁,沖蜜糖和開水服。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
            ⑤治無名腫毒及痰核:狗肝菜三兩,大茶藥根二兩,狼毒二兩,鋪地錦三兩,吸膿膏一兩,假菊花根二兩,雞骨香五錢,了哥王一兩,生油-斤四兩。將上藥浸四、五天,放入鍋內(nèi)煮至藥枯,用紗布濾凈藥渣,以藥油一斤,配合黃丹八兩為度,調(diào)勻成藥膏涂貼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            ⑥治瘋狗咬傷:狗肝菜、狗芽花葉、狗咬菜、顛茄藥,搗黃糖敷。并以適量煎水和黃糖服。戒食肉類、房事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
            ⑦治小兒痢疾:狗肝菜二兩。水煎,分三至四次服。
            ⑧治目赤腫痛:狗肝菜一兩,野菊花一兩。水煎服。
            ⑨治瘡瘍:狗肝菜、犁頭草。共搗爛,敷患處。(⑦方以下出《廣西中草藥》)
            ⑩治咽喉腫痛:鮮狗肝菜一至二兩。搗爛絞汁,徐徐咽下。
            ⑾治疔瘡:鮮狗肝菜一至三兩,水煎服;另用鮮葉搗爛敷患處。
            ⑿治帶狀皰疹:鮮狗肝菜三至四兩,食鹽少許,加米泔水,搗爛絞汁或調(diào)雄黃末涂患處。(⑩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藥》)
            清空輸入框

            在線工具導(dǎo)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