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,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

<legend id="afmgz"></legend>
      <sub id="afmgz"></sub>
        <ol id="afmgz"><abbr id="afmgz"></abbr></ol>
          1. <ol id="afmgz"></ol>

            麥芽

            麥芽
            (《綱目》)
            【異名】大麥蘗(《藥性論》),麥蘗(《日華子本草》),大麥毛(《滇南本草》),大麥芽(《本草匯言》)。
            【來源】為發(fā)芽的大麥穎果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大麥"條。
            【制法】將大麥以水浸透,撈出置筐內(nèi),上蓋蒲包,經(jīng)常灑水,待芽長達(dá)3~5毫米時,取出曬干。
            【藥材】果實(shí)呈梭形,長8~12毫米.直徑2.5~3.5毫米。上端有長約3毫米的黃棕色幼芽,下端有須根數(shù)條,纖細(xì)而彎曲,長0.2~2.0厘米,少數(shù)無須根。表面黃色或淡黃棕色,背面為外稃包圍,具5脈,腹面為內(nèi)稃包圍,有腹溝1條。剝除內(nèi)外稃后,即為果皮。果皮淡黃色,膜質(zhì),種皮薄與果皮難分離,背面基部有長橢圓形的胚,淡黃白色,長3~5毫米,腹面中央有褐色縱溝1條。胚乳很大,乳白色,粉質(zhì)。氣無,味微甜。以色黃粒大,飽滿,芽完整者為佳。
            各地均產(chǎn)。
           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麥芽含淀粉酶、轉(zhuǎn)化糖酶、維生素B、脂肪、磷脂、糊精、麥芽糖、葡萄糖等。
            【藥理作用】麥芽因含消化酶及維生素B,有助消化作用。
            【炮制】炒麥芽:取麥芽置鍋內(nèi)微炒至黃色,取出放涼。焦麥芽:同上法炒至焦黃色盾,噴灑清水,取出曬干。
            【性味】甘,微溫。
            ①《藥性論》:"味甘,無毒。"
            ②《湯液本草》:"氣溫,味甘咸,無毒。"
            ③《本草再新》:"味甘,性平,無毒。"
            【歸經(jīng)】入脾、胃經(jīng)。
            ①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入脾、胃二經(jīng)。"
            ②《本草匯言》:"入足太陰、陽明,手陽明經(jīng)。"
            【功用主治】消食,和中,下氣。治食積不消,脘腹脹滿,食欲不振,嘔吐泄瀉,乳脹不消。
            ①《藥性論》:"消化宿食,破冷氣,去心腹脹滿。"
            ②《千金食治》:"消食和中,熬末令赤黑,搗作,止泄利,和清酢漿服之,日三夜一服。"
            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"溫中,下氣,開胃,止霍亂,除煩,消痰,破百結(jié),能催生落胎。"
            ④《醫(yī)學(xué)啟源》:"補(bǔ)脾胃虛,寬腸胃,搗細(xì)炒黃色,取面用之。"
            ⑤《滇南本草》:"寬中,下氣,止嘔吐,消宿食,止吞酸吐酸,止瀉,消胃寬膈,并治婦人奶乳不收,乳汁不止。"
           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;或入丸、散。
            【宜忌】①《食性本草》:"久食消腎,不可多食。"
            ②《湯液本草》:"豆蔻、縮砂、木瓜、芍藥、五昧子、烏梅為之使。"
            ③《本草經(jīng)琉》:"無積滯,脾胃虛者不宜甩。"
            ④《本草正》:"婦有胎妊者不宜多服。"
            ⑤《藥品化義》:"凡痰火哮喘及孕婦,切不可用。"
            【選方】①快膈進(jìn)食:麥芽四兩,神曲二兩,白術(shù)、橘皮各一兩。為末,蒸餅丸梧子大。每人參湯下三、五十丸。(《綱目》)
            ②治產(chǎn)后腹中鼓脹,不通轉(zhuǎn),氣急,坐臥不安:麥蘗一合,末,和酒服食,良久通轉(zhuǎn)。(《兵部手集方》)
            ③治飽食便臥,得谷勞病,令人四肢煩重,嘿嘿欲臥,食畢輒甚:大麥蘗一升,椒一兩(并熬),干姜三兩。搗末,每服方寸匕,日三、四服。(《補(bǔ)缺肘后方》)
            ④治產(chǎn)后發(fā)熱,乳汁不通及膨,無子當(dāng)消者:麥蘗二兩,炒,研細(xì)末。清湯調(diào)下,作四服。(《丹溪心法》)
            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治療急慢性肝炎
            取大麥低溫發(fā)芽的幼根(長約0.5厘米左右),干燥后磨粉制成糖漿內(nèi)服,每次10毫升(內(nèi)含麥芽粉15克),每日3次,飯后服。另適當(dāng)加用酵母或復(fù)合維生素B片。一般以30天為一療程,連服至治愈后再服一個療程。治療161例,有效108例,無效53例,有效率為67.1%。其中急性肝炎56例,有效48例;慢性肝炎105例,有效60例。服藥后肝痛、厭食、疲倦、低溫等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,尤其對消除厭食更顯著。有效病例的肝臟腫大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縮小,轉(zhuǎn)氨酶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服藥后少數(shù)病人有口干、口苦、煩躁、腹瀉等副作用。遠(yuǎn)期療效有待繼續(xù)觀察。
            清空輸入框

            在線工具導(dǎo)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