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,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

<legend id="afmgz"></legend>
      <sub id="afmgz"></sub>
        <ol id="afmgz"><abbr id="afmgz"></abbr></ol>
          1. <ol id="afmgz"></ol>

            藍實

            藍實
            (《本經》)
            【異名】藍子(《本草經集注》)。
            【來源】為蓼科植物蓼藍的果實。
           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蓼藍(《唐本草》),又名:藍(《本經》)。
            一年生草本,高50~80厘米。須根細,多數。莖圓柱形,具顯明的節(jié),單葉互生;葉柄長5~10毫米;基部有鞘狀膜質托葉,邊緣有毛;葉片橢圓形或卵圓形,長2~8厘米,寬1.5~5.5厘米,先端鈍,基部下延,全緣,干后兩面均藍綠色。穗狀花序,頂生或腋生;總花梗長4~8厘米;苞片有纖毛;花小,紅色,花被5裂,裂片卵圓形;雄蕊6~8,著生于花被基部,藥黃色,卵圓形;雌蕊1,花柱不伸出,柱頭3歧。瘦果,具3棱,褐色,有光澤。花期7月。果期8~9月。
            野生于曠野水溝邊。分布遼寧、河北、山東、陜西等地?,F東北至廣東均有栽培。
            本植物的葉或全草(大青)以及葉的加工制成品(青黛、藍靛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            【采集】秋季果實成熱時采收,曬干。
            【藥材】干燥的瘦果,包于宿存的花被內,卵形,長約2毫米許,有三條棱線,表面褐色,有光澤。
            【性味】甘,寒。
            ①《本經》:"味苦,寒。"
            ②《別錄》:"無毒。"
            ③《藥性論》:"味甘。"
            【歸經】《本經逢原》:"入肝。"
            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解毒。治溫熱發(fā)斑咽痛,疳蝕,腫毒,瘡癤。
            ①《本經》:"主解諸毒,螫毒。"
            ②《藥性論》:"填骨髓,明耳目,利五臟,調六腑,利關節(jié)。治經絡中結氣,使人健,少睡,益心力。"
            ③《唐本草》:"療毒腫。"
            ④《品匯精要》:"解毒藥、毒箭、金石藥毒、狼毒、射罔毒。"
            ⑤《本草求真》:"解毒除疳。"
            ⑥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解熱解毒,治小兒各種瘡癤。"
           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3錢。外用:研末調敷。
            【宜忌】《本草經疏》:"虛寒人及久泄畏寒,腹中覺冷者勿服。"
            【名家論述】《本經逢原》:"《本經》取用藍實,乃大青之子,是即所謂蓼藍也。性稟至陰,其味苦寒,故能入肝。專于清解溫熱諸邪也,陽毒發(fā)斑咽痛必用之藥。而莖葉性味不異,主治皆同。"

            在線工具導航